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评价研究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6-07 10:26     来源:未知 分    享: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汽车已经将人类带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新时代。但是,每年不计其数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据统计,七成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与驾驶员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间接原因则达到85%以上。
1 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分析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指故意犯有的不当行为,这些行为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冒险。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不当行为。
1.2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分析
(1)醉酒驾驶。研究发现,驾驶员若感知到危险,从发现问题到制动开始的反应时间大约为0.75 秒,而酒后反应时间会增加几倍,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性。
(2)超速驾驶。超速影响驾驶人的视觉和影响驾驶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使驾驶员的认知能力降低,极易疲劳。
(3)攻击性驾驶。攻击性驾驶是路怒症的具体表现,针对的是特定目标。其行为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4)疲劳驾驶。当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会出现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思维不灵敏,精神松弛,萎靡不振、焦虑和不耐烦等等。如果仍然勉强开车,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5)技术不熟练或不熟悉交通安全规则。驾驶员驾驶技术不熟练,不熟悉车辆性能,实习生在路上单独驾驶,均影响交通安全。

表1 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检查表
2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评价
安全检查表进行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初步检查如表1所示。

表2 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
3 综合评价
3.1 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前文分析及前人研究结果,建立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 所示。
3.2 基于AHP 评价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表3 所示:表3 各因素的相关度排序

表3 各因素的相关度排序
4 建议
4.1 驾驶员提高安全性
4.1.1 提高驾驶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驾驶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关系着以后能否安全行驶的问题。驾驶员需要具备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熟练得操作技术以及安全第一的思想素质。
4.1.2 推行有效的驾驶员选拔制度
据统计新的驾驶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比例很大。针对每年在中国大量新的驾驶员培训,必须严格选择把好关,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条件及素质。
4.1.3 加强驾驶员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越强,对抵抗外部干扰和抗压的能力越强,操作技能也就越熟练,遇到危险可以沉着冷静迅速判断。
4.2 车辆的角度
4.2.1 驾驶室空间设计
驾驶室的舒适度是确保安全行驶的前提条件。舒适的驾驶空间,能够减轻驾驶员的紧张情绪,使人不易产生疲劳,有利于安全驾驶。一般要求车间空间的大小要适应驾驶员的作业活动;空间中的温湿度可调;室内色彩不宜过于明亮。
4.2.2 驾驶视野设计
汽车的驾驶视野是指驾驶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观察地面的可见度。研究表明,使用增加镜子数量来扩大和改善视野并不是有效的措施。根本的方式就是改造汽车的结构,直接扩大和改善视野,如驾驶座位,视点高度,窗高等因素,优化组合,获得更大的视野。
5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并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运用安全检查表对驾驶员在驾驶前和行车时的检查,发现存在大量的问题,急需改善。
(2)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安全评价,发现驾驶员得疲劳驾驶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3)通过驾驶员自身的素质提高及良好的车辆涉及性,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经理
联系电话:15216837090
公司电话:021-60766769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