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6-13 09:49     来源:未知 分    享: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日益迫切。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给高校教学模式的探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基于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引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引发了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主要基于MOOC 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改革研究,以期实现高校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MOOC 在2012 年呈爆发式的发展,先后在国内外纷纷被引入各大教育平台,而国内对于MOOC 还有另一个名词,就是“慕课”,其具有三层内涵:课程容量大、学生数量多、课程影响力大。基于MOOC 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与基于MOOC 的学习模式的有机融合,以此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某些缺陷,它不仅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教”,还重点延伸了“学”的内涵。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单方面的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是从整体的层面多角度地对学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以人为本、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对学科进行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行为需要教师的适当辅导,从内在联系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基于MO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视频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现,借助网络课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传统课程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混合程度是以平台以及课程教学体系等多重维度展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联通和行为两种理论基础进行连接,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的教学主题与相关资源配置,对学科中重要知识点展开引导,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流,融合了多种学习方法,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的对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新创造意识。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某些优点,对于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和提炼,按照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来对教学大纲、重点难点讲授、课后练习、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组合,体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与学习的互动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对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新探索,而这也突出了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当然,现阶段探索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仅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它还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规模性、开放性、新颖性。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中,由于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设计特性使得教学中心由教师转移至学生,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线选择学习,结合面对面教师授课的内容,二者相互融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体现了教学课程的开放性和有效的延伸性。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规模进行扩大,实现高校公共课程中“巨型化、规模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使学生都能分享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带动教师群体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信息技术的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碎片化、完整性、生成性,这些表现都是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性。混合教学模式的信息课件平台的内容需要具有较高的质量,所以信息可见的来源多为优秀高校的课程制作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具有一定高度,对课程的安排、对单个课件知识的内容,都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通过网络形式表现的视频还具有课程结构完整的特点,这是由于课程结构体系要求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流程,从课程结构内容的层面丰富课程的层次感,便于学生查漏补缺。生成性特点主要是强调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互动产生的丰富互动资源,高校课程教学并非是简单的课程传授,更多的是对于自主学习和创新创造学习的促进,以多种信息化技术对知识进行呈现,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的生成和建构。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中的共性分析
对于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需要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这是由于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根本,并且左右了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以人为本、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这符合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本质内涵,两者理论层面具有高度的共性。以人为本、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人为本主要是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按照学生自身能力的高低设置和设计适用性不同的课程进度计划,从高质量的课程环节设置中,将知识与学生兴趣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是一种具有系统概念的理论,重点在于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协调和统一,促进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创造力。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中的互补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中的互补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外部层面,二是内部层面。外部层面的互补分析可以从环境、资源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展开:环境方面,高校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等相关因素的制约,这种开放式依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开放式教学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过程的依赖性,无法持续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可以与高校传统教学形成一个互补机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由学生自主主导学习,教师承担引导责任,通过多媒体元素的互动形成丰富的教学环境,从而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优势力量。资源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融合了多种教学资源,采用优化服务的形式进行教学过程的实施,呈现出一定的教学资源互补的价值。学习方式方面,高校传统教学的学习方式为面授式,教师主导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教师协助学生学习等多种方式混合学习,弥补了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取长补短。内部层面的互补主要是对于需求的互补,课程的推动是以学生对知识理解为重点进行的,而对于知识分享和学生自身评估的环节或课程设置几乎没有,高校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宗旨,应该从课程设置的内部需求进行有效的补充。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一层面则可以完全胜任,这是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认知层面调整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平台的存在则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不仅能够达到知识分享的效果,还能够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的功能。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中的融合分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融合性,这是由于它是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MOOC 背景下形成的新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在高校的课程教学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使课堂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进行融合,这不仅是因为其教学效果的优良性,还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和观念更够对学生自主化学习认知进行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中具有互动的融合性、课内外相关活动的融合性两种表现方式。互动的融合性,主要在于互动方式、互动主体和互动内容三个方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互动融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不仅能在课堂中进行互动,还能通过平台在线进行互动,不仅能实现同步互动,还能对异步互动进行良好的转换。互动主体主要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分组后的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等等多方面的主体,依靠相关的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互通内容主要是从平台内部的资源,互联网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制作的资源等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互动。课内外相关活动的融合性主要在于课堂内外之间的理论与实践拓展的有效联系性,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科授课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充分的利用,利用充分的教学资源对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构建,从而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中的融合应用。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一)贯彻教学始终,注重教学过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需要对教学始终进行贯彻,从教学目标开始,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对教师任务的设置,直到完成教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重点是为了实现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策略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共性和个性,从学生特征、发展需求等方面总结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端正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为了让学生自身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而进行知识的教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主要是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学生之间的培养区别,针对性的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但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层面的发展,还需要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地引导,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具体化、细致化的教育培养。对教学过程的注重,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由于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自身的学习起点也存在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化的研究,设计三个层面的教学过程方案,分别适用于不同起点层次的学生,组织学生充分进行参与,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进程中。学生还可以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内容的设计、结果的评价等进行参与,从而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始终贯彻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情境进行设计,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并进行有效的营造,制造学科知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创造性思维。
(二)开展混合模式,理清教学思路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构建需要对教学进行积极的模式探索,从学科课程内外的知识和学习的互动性基础上进行展开,这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结合,并展开综合应用的过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对于应用策略的探索研究则需要从教学资源、环境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有利于理清总体的教学思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对于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从课程资源、视频资源、教材资源和平台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混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资源应用的效果,将多元化资源应用到学科课程教学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有利于学生学习认知的构建。对于学习环境的混合教学思路,则需要充分融合高校中的实际课堂学习环境和虚拟课堂学习环境,而这也是对于课内和课外学习的混合,具有一定的延伸和拓展性。学习方式的混合教学思路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协助学习两个方面的混合,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当学生自身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处得到协助的力量,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对于评价方式的教学混合思路,则需要对传统评价策略进行衍生,将评价分为阶段性、纠错性和经验总结性三个方面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机制。
(三)划分实施阶段,延伸教学内涵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应用的研究中,可以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进程进行有效的划分,即:感性阶段、理性阶段和综合阶段。感性阶段,是在学科课程开始前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期,通过了解学生特征,制定有效教学联系的思考方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相关课件的制作,提前营造教与学的环境氛围,实现因材施教,为后续阶段的展开奠定基础。理性阶段包括了分析和实际课程设计,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中,生成有效的资源引导,提高学生思维认知,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梳理与讲解,利用前期的教学情境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自身能力和协作能力。综合阶段是基于感性阶段与理性阶段之上的综合运用阶段,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意义,对学生学习任务的有效设置,是为了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技能全方位的了解,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和监督。实际上,综合运用阶段中对于监督和指导的功能占有重要的作用,持续的引导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往正确的方向延伸,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基于MO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基于MOOC 的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将面对面教学及互联网在线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学形式的混合,还体现在了教学环节、教学引导者、教材、教学辅助工具、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和环节的混合,使得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本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从教学过程、教学思路、实施阶段三个方面拓展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实际内涵应用,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表明,这种探索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经理
联系电话:15216837090
公司电话:021-60766769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