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企业电梯安全管理探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14 11:10 来源:未知
分 享:
1 基本情况
(1)电梯基本情况。长庆矿区现有各类电梯520 部,其中观光梯8 部,货运梯3 部,扶梯6 部,普通客梯503 部。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电梯,数量分别为91 部,377 部和67 部。载荷最大为2 吨,最小为0.1 吨。另有扶梯6 部。
电梯品牌主要有蒂森克虏伯、三菱、日立、通力、奥的斯、迅达、华孚、德国莱茵、永大、东芝、三洋、上海星乐、伊士顿、康斯立信、西继、之江等共计16 个品牌。其中三菱、日立、蒂森克虏伯、伊士顿保有量较高,蒂森克虏伯35 部,三菱128 部,日立200 部,伊士顿69 部,这4 种品牌的电梯共计445 部,占长庆油田矿区电梯总数的83%。
(2)管理人员情况。长庆矿区各单位共有电梯管理和操作人员67 人,其中管理人员29 人,操作人员38 人,所有管理人员均持证。
(3)维修保养情况。各单位均与专业维保单位签订了维保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职责。
(4)总体评价。各单位普遍能够按照国标和内部有关规定,建立管理制度,履行管理职责,电梯安全管理总体情况基本平稳,但由于岗位定员、人员素质等原因,电梯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大部分为兼职,履职能力有待提高。
(2)电梯硬件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隐患。
1)部分单位小区的电梯配置不符合国家和事业部要求,如部分新装电梯无断电平层装置。
2)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明确要求曳引轮、滑块和链轮应加装防护装置,除个别区域外,电梯旋转部分普遍未加装防护罩。3)电梯说明书要求,机房的工作温度为5-40℃,但除办公区外,机房普遍未安装空调,导致夏季机房温度超标,引起电梯故障。
(3)维修保养过程监管不到位,安全技术资料缺失,存在以包代管现象。一些单位对于电梯抱闸、门间隙等相关测量参数普遍不能提供维保调试记录,有些记录与实际不符。
(4)基础管理薄弱,制度资料不完善。1)各单位虽然能够按照《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建立了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但由于接收、保管以及移交不规范等原因,安全技术档案普遍存在遗漏或缺失,设备档案不完整。2)电梯操作手册均要求每天对电梯进行日常检查。除个别单位办公区建立了相应的电梯巡检制度,明确了检查人员和职责,也有相应的巡检记录外。其他单位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电梯巡检制度,但检查表的内容不具体,无法落实。3)大部分单位缺少电梯运转记录,故障记录统计不全,导致无法对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4)大部分单位的电梯应急预案编制不合理,针对性不强,对于故障响应时间,响应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个别单位允许未经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电梯应急救援操作,不符合应急管理要求。5)维修保养合同不规范。大部分单位维修保养合同没有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和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要求作为合同的依据;也缺少应急演练方面的协作要求;部分单位的维修保养合同对维修保养人员的人员数量、资质、能力等无明确要求,造成过程监督难于落实。6)居民反映多数小区均发生过电梯滑梯、关人现象,但只有个别有相应的滑梯故障记录,其它单位均无滑梯记录。记录的不完整导致无法对相应事件进行具体分析。7)部分单位对租赁经营场所的电梯安全监管责任不明确,安全合同和协议签订的职责界定不清楚,没有明确承租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3 原因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大部分为兼职,履职能力有待提高。各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分配在电梯管理业务方面的时间较少,对有关设备技术性能、标准要求不熟悉,对维保质量缺乏判别能力。(2)电梯硬件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隐患。主要由设计以及建设期施工监理、验收把关不严,以及后期人员安全技术知识欠缺没有及时发现小隐患不及时整改造成。(3)维修保养过程监管不到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由于人员素质、维修保养合同约定不具体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单位对于电梯维保单位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导致维修质量不能保证。导致以包代管现象比较普遍。(4)基础管理薄弱,制度资料不完善。基础管理薄弱主要是由于对于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清基础资料的重要性或者管理者本身的业务能力与岗位不适应造成的。
4 对策和实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各种故障率显著下降,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义务,规范记录台账,明确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要求。(2)结合HSE 标准化建设工作,以《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为依据,全面开展电梯管理标准化建设活动,建立健全设备设施台账和相关基础资料;对电梯机房存在的硬件问题进行集中整改。(3)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有关要求,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维保过程质量监督,坚持源头防范和过程监管,加强电梯维保队伍资质、工作业绩、人员素质和维保作业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将电梯维保队伍业绩考核作为承包商HSE 业绩评估重要内容,建立维保质量与事故故障一票否决制度。(4)明确维保质量考核标准,维保单位投标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标准,做为合同附件,严格执行。(5)加强应急管理,依据国家标准和厂商使用说明书,对电梯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并定期进行演练。(6)组织对居民和业务人员的培训,通过观看电梯宣传片、学习相关标准、应急演练、事故案例分享、电梯安全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电梯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7)督促租赁单位与承包单位签署安全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
5 结语
综上,本文对物业企业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提升故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