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压电工技能实训进行了课程改革和配套的实训室建设,逐步创建了一个实训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实训保障体系行之有效、实训设备先进适用、教学模式先进高效,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考核于一体的现代电工技术实训基地。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低压电工技能培训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能很好地实现“培养适应企业现代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低压电工智能实训室建设的背景、意义及特点
1.1 原有培训的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对企业需求调研不够,对低压电工技能培训的要素研究不够;对低压电工技能培训课程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与之配套的实训室应该“建什么、怎样建、怎么管”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与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训室建设模式。
1.2 教学特点
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上海宝徕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低压电工教学模块和智能考核系统已在我校采用。其中的每个单元模块都是电工实际生产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因此,对于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则需要加大实训室内涵建设的探索。
1.3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针对我校设备和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学员在理论和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时间处在被动听课或消极听课的位置,低压电工智能实训教学中,通过各单元模块训练,其亮点凸显了安全操作的过程监控环节,在解决了教学的盲点的同时激发了学员主观能动性。
2、低压电工智能实训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
1)对学生进行引导。介绍各实践模块的任务内容及任务目标,积极引导学员理解其操作流程。
2)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观察,及时纠正不当操作,使学生在规范操作中能够进一步重视安全问题。
3)实施考核,完成成绩评定。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培训结束后,指导教师可通过智能考核系统完成考生信息、考试组织及成绩评定。系统软件在授权方式、考试时间、分值比例等的参数可进行灵活设置,可实现操作步骤、操作规范及操作工位整理等环节控制,系统最终完成考生成绩界定。
3、低压电工智能实训提高过程监控的措施
1) 实训模块单元设计上完善了规范操作的过程监控:学生单机训练时,各训练模块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若误操作或违规作业,系统会予以报警提示,并自动阻止后续操作。
2) 系统软件设计上进一步提高过程监控考核要素:考生进入考试环节,在考试管理界面,系统软件进行成绩参数设定,强化安全作业及规范作业。
4、低压电工智能实训室建设的成效
近两年来的开发建设与运行实践中,低压电工智能实训室建设取得了良好教学、考核于一体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培训体系
低压电工技能培训体系设计是建立在对电工技术类工作过程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培训处及自治区安监局技能鉴定的要求,由我校牵头与上海宝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该项目。该项目明确提出了以安全作业、规范作业为宗旨的培训目标,兼顾一专多能训练和社会化培训的需要,即构建“模块化、组合型、智能化”的新培训考核体系,主要内容:
1) 触电急救与消防:考核形式为模拟操作、识别、叙述。训练能力主要如下:触电的抢救方法;识别各种灭火器性能及使用;电气设备导致火灾的原因;使用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2) 供电与照明:考核形式为接线、画图、识别与隐患查找。训练能力主要如下:居民供电与日光灯照明电路;居民供电与两控一灯一插座电路;三相四线电能表的接线。
3) 电工仪表与测量:考核形式为操作、识别、隐患与违章查找。训练能力主要如下:万用表的使用;兆欧表的使用;钳形电流表与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首尾端的测试;变压器极性与变比的测定。
4) 三相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操作:考核形式为接线、识别、隐患与违章查找。训练能力主要如下:三相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线绕电动机串电阻启动控制电路;自耦变压器降压控制电路。
4.2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训考核管理系统
我校依托行业,每年承担近万人次的培训,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采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效益势在必行。该智能考核装置可实现学员培训、考试与成绩的管理,使低压电工培训的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为实训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4.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目标管理过程监控
依据行业对员工的作业规范,培训力求强化安全与规范作业的力度。该实训室建设亦将其作为重点,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培训目标要素融会到教学、训练及考核各个环节,这些都是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将其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进一步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