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2003 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 党中央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开始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早在1991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的方向和职业教育的方针, 职业教育之加强操作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四平市商业学校财会专业的设置已将近几十年历史,财会专业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过程。
以往财会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课堂传授的形式,按习惯的教学模式,如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传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 虽无可挑剔,但很难给学生以生动形象,记忆深刻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基础会计中,第六章账簿的时候,尽管教师把账簿的概念、种类等详细地讲给学生听, 但学生没见到实物,印象模糊,更谈不上记忆深刻。可见,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势在必行。出于这种愿望,在前几年,该校规定每月给学生三天实习时间, 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想办法,给学生联系实习地点,让学生到各大银行,企事业单位等财会部门去实习。但是,实习一段时间后,就发现,采取这种课堂与课后挂钩的实习,并没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客观上,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都很繁忙,且人员较少,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帮助这些实习学生,学生对相关业务知识也只能一知半解,作为实习教师也很跟踪全部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离开学校对自己也很放松,愿去实习就去呆一会儿,不愿去就不去,这种放羊式的实习教学并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法,也逐渐地取消了,后来,又采取了一种方法, 就是学生毕业前,集中两个月到银行、企事业单位去实习,实践结果,也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以上的两种方法,虽然都不很成功,但却促进了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我们知道,实习教学,是以教学为主,带有实际动手操作任务的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它使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巩固和发展,也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心智技能验证。由此,四平市商业学校财会模拟室的创建,正是适应了这种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该校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之一。
财会模拟室创建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 系统地掌握财会实际操作知识。在这个模拟室里,学生要熟练地掌握财会工作的程序,即出纳员工作———记账员工作———成本核算员工作———直到银行结算等业务,从而使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实用财会人员。在模拟室组建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进行选点,即选择一个恰当的单位,作为我们模拟室的模型。我们选点本着两条原则:一是这个点必须是一个生产单位,即工业企业;二是这个单位的管理系统要比较完善,财务制度健全,财务工作程序要系统、全面。
第二,联系同学们所学专业学科和工厂业务实际,设计出在模拟室里,应上墙的图表。这些图表包括:会计科目表、固定资金运动示意图、流动资金示意图、成本核算图、记账程序核算示意图、错账的几种更正方法等图表,并按财政部要求,在财会模拟室内挂上, 会计员上岗要求及会计法则、会计制度等。这些图表上墙, 能使学生一进到这个财会模拟室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这些图表对学生实习应起到一个提示引导的作用。同学们能一目了然, 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 巩固了课堂所讲述的理论知识。
第三,搜集资料。我们搜集了这个明星企业11 月份和12 月份两个月的会计核算资料, 这两个月的资料比较完整、系统,而且又是年末的资料,便于结转,对学生实习非常有益。对资料的搜集,笔者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搜集完这些资料后就进行了下一个步骤。
第四,整理和重新编写资料。我们复制和抄录下来的原始资料, 有的重复,有的零碎,需要重新编写一套适合学生实习用的一套完整的,不重复的业务资料。
实习是职业中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场所是学校的教学设施之一,是专业课的实习课堂, 财会模拟室的组建与发展, 对近几年财会专业的实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四平市商业学校为配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又组建了多媒体会计电算化教室, 利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核算, 更进一步促进了财会专业的教学实践,我们将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体化”教学式,不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也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