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课程改革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7-10 12:45     来源:未知 分    享:
 
所谓的工学结合,实际上是比较微观的情况,简单来说这是把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最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并且每一年一共分为三个学期,主要就是学生在社会中工作和校园中学习相结合。在校园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多种形式,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其中的共同点都是学生在校园期间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下面本文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的改革情况进行分析,为同类课程提供相关的借鉴意义。
一、教材存在的不足
《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是汽车电子专业中一门核心课程,这门学科能够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出良好的能力。但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的教材内容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弊端,导致无法良好的培养学生能力,其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如下:
(一)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培养脱节。在校园中教学内容中的时效更新,是现阶段高校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尺度,但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这门教材,很多中职学校依旧使用的是传统的版本,在这种版本中,很多内容都属于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和具体的实践内容相脱节,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相对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很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情况也导致学生觉得课程比较枯燥,最终学习成绩不佳,甚至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即便是死记硬背,在未来工作上也没有用武之地。
(二)教学方式和学生能力培养不吻合。由于新能汽车产业是新型产业,不同于传统燃油汽车。大多数教师没有到企业实践的经历,老师对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知识的了解并不
够深入,导致很多老师只能在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非常多的优越性,能够保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了解到课程中的信息。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应用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之上。所以在校园中的汽车电器设备如果在教学方式上处于一个传统模式,就会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三)理论课程和实训课安排不科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学在课堂上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训室完成,甚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由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来承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为了能够良好的弥补《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在内容是哪个存在的滞后性质,并且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相吻合,还需要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按照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创新。因此在校园中针对汽车电器修理课程中,还需要对于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未来发
展的良好道路。
(二)教学方式的更新。在以往的汽车电器和维修的课程中,老师如果依然使用传统的PPT 教学方式,也会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相悖。所以想要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还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瓶颈,保证教学模式能够创新,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方面的良好进展。
(三)实践教学的完善。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经常是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而在《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检修》的改革过程中,老师需要突破这一传统思想的束缚,增加实训课的课时,保证学生具有重组的动手实践时间,这样对于实践教学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
上海育仰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经理
联系电话:15216837090
公司电话:021-60766769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